找到相关内容414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海涛法师:修行笔记(一)

    海涛法师編著  关于本书  海涛法师简介  慈悲法语智慧波流  慈悲  慈悲——人类幸福的基础  的慈悲  爱,就要行动 LOVE IN ACTION  情、爱与智悲  真理与慈悲  在行动中...批判别人。  ◎‘我现在想做的就是把我对你的爱扩展到每一个众生。我想,拯救人类才是最高尚的正道。’  ◎‘战胜了自我情感的人确实是慈祥可爱。他们对万事万物,以平等之心对待一切,这就是我与众不同之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4542859.html
  •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

    复次,悲以善根为自性;大悲以痴善根为自性。  复次,悲对治嗔不善根;大悲对治痴不善根。  复次,悲在四静虑;大悲唯在第四静虑。  复次,悲是无量摄;大悲非无量摄。  复次,悲在‘异生’[73]...如是。第二悲念投身入水而救济之,大悲亦尔。[74]  悲以为自体之本性,主要对治嗔心;大悲以痴为自性,对治愚痴。悲唯有悲念,而实际之救度行为;大悲则有悲念且能救拔之。如所举之例,有二人于岸边,...

    张旭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3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3)

    问题,一切有情同依五蕴,五蕴既同何以又有善恶之殊,圣凡之别?答:此二问应知善染根本。  所谓善染根本者,即五位百法中善法与烦恼随烦恼是也。如上所说信、惭、愧、贪、等自他俱利,二世俱利性离愆秽胜过恶...的。至于信惭愧等,痴等相应而起的想,便是正确的合理的,不迷谬的正解,因而所起的行更是向净信的目标,以惭愧为城堑,以痴为方便究竟,以精进为加行策发,它自然是净善无过善的行为。即由这样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564813.html
  • 色心诸法之分析(2)

    ,一切有情同依五蕴、五蕴既同何以又有善恶之殊,圣凡之别:答:此二问应知善染根本。  所谓善染根本者,即五位百法中善法与烦恼随烦恼是也。如上所说信、惭、愧、贪,等自他俱利、二世俱利性离愆拨胜过恶故...。至于由信惭愧等,痴等相应而起的想,便是正确的合理的,不迷谬的正确因而所起的行更是向着净信的目标,以惭愧为城堑,以痴为方便究竟,以精进为加行策发,它自然是净善无过善的行为。即由这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467629.html
  • 地藏本愿经讲记(十)

    一敬心,向如来者,胜获大千世界珍宝施矣。是为最尊,无上之道,故教善男女等,必须于佛法中种善根。   大论云:“善根有三:贪、痴,一切诸善法,皆从三善根增长。”   或布施善根,布施能舍贪,贪即善根;或供养善根,身、口、意三业供养,三业清净即善根;或修补塔寺善根,修补为人心,即善根;或装理经典善根,慧生痴灭,即善根。如是等善根,乃至一毛之轻、一尘之微、一沙...

    圣一老法师

    地藏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1850296474.html
  • 励志·敦品·警惕

    最坏的领导,就是自己言行不一。   争强好胜的人,树敌必多;委屈求全的人,道路必宽。   求,自然不争;不争,自然;  ,自然少怨;少怨,自然多福。   老,最怕的是心力衰退,而非年龄...,此乃广开万善之门户。  时刻责怪别人,必定自己有诸多错失;  时刻检讨己过,必能获得别人的欢喜。   能容小人是大人,大人所不容;能处薄德是厚德,厚德所不德。   不夸小善,终积大德;正如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星云|格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7515510378.html
  • 百法明门论简义

    ,取不伤廉,名贪。导君和平乐易,不行 苛政,名。 306页 。使君明察事理,不致愚迷,名痴。助君一日万几,行政 不懈,曰勤。调君身心快畅,堪能任事,曰轻安。劝君动必 以礼,宵旰不遑,名不放逸。...具著。 善十一┤ ……于三苦及能生三苦之具恚。 │ 痴……于诸理事,明解不惑。 │ 勤………谓精进,能勇于修善断恶。 │ 轻安……调畅身心,堪任有为。 │ 不放逸…由前精进三根,能防恶修善。...

    唐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747994.html
  • 普贤菩萨十大愿与和乐家庭

    ldquo;面目憎是供养、口里出妙香、心中无价宝。”因此,我们必须常常透过良好的言语、和蔼的动作和亲切文雅的姿势去传达真诚的爱。   值得一提的是,在处理问题时,我们常常会以...   佛法以为,我们爱一个人必须条件的信任与接受他。除非,事实证明他(她)不再值得信任,或者他(她)的所做所为难以让人接受或容忍,给他机会都不愿意改过。还有,在婚姻生活里,我们也应该懂得&...

    颜尊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1349073.html
  • 四句偈试述

    ,仙人便向她们说法。歌利王醒来不见宫女,就四处找,见众宫女围绕仙人听法,王便很生气的质问道“你修何法?”道:我以为戒。“王便割其耳朵试之,看是否起嗔心,只见仙人面不改容,其收如如不动。王再割其鼻及四肢试之,仙人仍如如不动;不起嗔心,此时,四大天王降下沙石以惩罚歌利王,王恐惧而向仙人求忏悔。仙人云:“我,你不用向我求忏悔。”王问有何证明,仙人即时发愿云:“若我实嗔心,愿我身体平复如故。”...

    同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049722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及其实际运用佛教心理学及其实际运用

    ,《成唯识论》云:  于苦、苦具,憎恚为性;能障,不安隐性,恶行所依为业。谓嗔必令身心热恼,起诸恶业不善性故。   意思是对于各种苦及其原因,憎恶痛恨,是其本性;能障,产生不安...活动的表现,我们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和识本身,只是处在刹那生灭的流变过程中,这种流变过程在唯识学中称做依他起(缘生法),它不是根本究竟的存在体,我们把它叫做“自性”。我们要参透到识的背后本来面目是圆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450199.html